低年级教材以童话、寓言为多,充满了童真童趣,教师应在生动的场景中激发孩子们读书的欲望,享受读书的乐趣,收获愉悦,体验成功。
一、 充扮角色“活读”
让儿童扮演文中的角色是诱发其阅读兴趣的有效手段。儿童通过
角色置换进入到课文所。
描述的情境之中,设身处地地去感受、去经历、去观察、去欣赏。
这样,语言文字在他们面前就不再是枯燥的符号,而是具体丰富的形象,他们就能从语言文字中看到迷人的景色,听到美妙的音乐,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会出现在他们面前。如教学《北风和小鱼》一课,为了指导学生读好二、三自然段北风和小鱼的对话,我先请学生做北风,学一学北风“哈哈”的笑声,做一做北风得意的样子,读出北风骄傲得意的语气。再请学生做小鱼,读出小鱼的勇敢。在此基础上,同位合作,一个当北风,一个当小鱼,表演对话。孩子们兴致盎然,读得津津有味,演得妙趣横生。儿童在角色扮演中与角色融为一体,忘我、忘情,感受到读书的情趣。
让儿童充扮文中角色,一要注意面向全体,给每位儿童提供演练
的机会,使人人都投入到角色活动中,享受读书的乐趣;二是要提供选择,让儿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和表演方式,尽可能地激发他们的自主意识,使其发挥潜能,彰显个性;三是教师的点评要与儿童扮演的角色“同一”,如“瞧,多得意的北风啊!”“你真是一条勇敢的小鱼!”……进一步强化儿童的角色意识,使其始终沉浸在角色环境中,尽情与文本对话。
二、 渲染情境“趣读”
只有当儿童的情感与文本的情感融合在一起,他们对课文情感的
感悟才是真切的,才能读出形,读出意,读出味,读出情。
音乐是渲染情境,引发想象的有效手段。如教学《两个朋友》,播放大熊步步逼近的动感音乐,为学生营造一个紧张急迫的氛围,从儿童夸张的表情和语言中可以看出,他们已感到了“恐怖”、“可怕”,体会到了两个朋友的危险处境,仿佛身临其境,情绪得到感染,读书入境生情。
画面同样是引领儿童入境生情,增强内心体验的有效手段。如在教学《北风和小鱼》中,为使孩子们体会到北风“气极了”,引导他们观察多媒体画面,说一说从哪儿可以看出北风“气极了”。有的学生说:“他的眼睛瞪得圆圆的。”有的学生说:“他的脸都气得发青了。”有的学生说:“他吹的气更大了,把大雪吹来了,河面都结冰了。”……直观形象、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感同身受,读起书来便倍加用情。
此外,教师的语言描述也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场景,引发儿童内心的共鸣。如《两个朋友》一课教学中,教师这样描述“闻了又闻”这一情景:“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,屏住呼吸,现在大熊闻到你的头发了、闻到你的脸蛋了、闻到你的胸脯了……然后慢慢地走开了……同学们,感觉怎么样?”孩子们纷纷长舒一口气,道:“好险哪!”有了这一真切体验,孩子们读起书来,紧张的感觉溢于言表。
感情演读。有了角色对读的基础,大家都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之中。此时,可以顺水推舟问:“大家想不想演一演呀?”还是自由组合,自行分配角色,有表情地演一演,但要求以读好课文为前提,演时用上书中的词语。如果比一比哪组演读最好,课堂效果当然会更好。
再现生活情境,强化儿童内心的体验,就能、以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,形成兴趣盎然、感知敏锐、思维活跃、想象丰富的学习氛围,使儿童享受到读书的无限情趣。
三、激励评价“乐读”
给儿童提供平等、愉悦、和谐的温馨的人文环境,对其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,可引领儿童走进一个新的、美的阅读空间。“你的声音多甜美啊,老师真喜欢听你读书。”、“敢和老师比一比谁读得好吗?”……老师的爱心、激励和期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,活跃着儿童的情绪,给予他们一种向上的力量。教师要把儿童看成有血有肉、情感丰富的学习主体,赏识每一个孩子,善待每一个儿童。在读书活动中,一句话、一行字、一朵花、一支歌、一个手势,都可以作为评价激励的手段,让评价伴随教学的始终,使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精神享受。